4.2觸覺需求與海豚式訓練

「叮噹噹叮噹噹叮噹,下課鐘聲響」
一群小朋友從課室列隊出來。
「知衡,有沒有打人?」有位媽媽問孩子,但孩子似乎很興奮,正在手舞足蹈地蹦蹦跳。
「好喇,手放好」這位媽媽嚴厲地說。
孩子言計聽從,站正手放後面。
巧琳記得這位正是遞紙巾給希言的小朋友,有點目瞪口呆:「你個仔真聽話。」
「就是他常常不聽話,我才需要為他訂立這麼多規範。」媽媽語帶無奈。
「如何做到?」
「好,知衡,坐在櫈上玩玩具。」媽媽轉用了較溫柔的氣語。
孩子坐好後,媽媽遞給他一粒糖果,而孩子亦像條件反射般張開口。
「知衡之前時常用手搣老師,任老師說他想尋求一些觸覺刺激,之後便想出讓他上課時手拿豆袋,待觸覺需求滿足了,學習真的有所進步。」
「原來是觸覺需求?」巧琳難以致信。
「同時,我在家給他指令,完成後獎他吃糖,久而久之,他聽指令特別叻。」知衡媽媽自嘲道出:「有時覺得自己好像訓練海豚般,但我不理得,最緊要有效。」
巧琳心想:真的這麼簡單嗎?

morethanspeech_pix_4.2A

任老師拖著面帶淚痕的希言走出課室:「茶點時,邊哭邊食,有安坐,有幫手收拾杯碟,但未願意自己攞玩具玩,今天算是個好開始。」

「但我明天不能請假,陪不到他上課,公公會接送他。」巧琳抱起了希言。
「也可以的,你放一些希言家中的個人物品於書包,例如他的洋娃娃、車子、甚至毛巾,讓希言上課時拿住或嗅一嗅,讓他感覺在自己熟識的環境裡。」任老師建議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「希言返學返得如何?」巧瑤致電。
「開頭又是大哭,後來好了一些,慢慢適應中。」巧琳說。
「那麼你又如何?」
「有什麼如何,又是這樣。」巧琳來不及轉向。
「阿梅沒有找過你嗎?」[註1]
「你又知我們見過面?」巧琳驚訝。
「是我呀,是我叫她開解一吓你。」
「嗄?」
我見你前排這樣DOWN,你又不多聽我講,便找你的『哎唷家姐』幫手勸勸你。」巧瑤說。
「你蠱惑呀?」
誰叫你總是拒絕別人,之前介紹醫生給你又不睇,與非池的同學聚會你又不來,想幫你都幫不了,十足十你阿哥!」巧瑤一石二鳥,一語擊中兩位家人。
「希言的問題不是打針食藥即時解決到的,就是坐櫈都要慢慢學。」巧琳說:「不過,謝謝你的好意。」

巧琳想:「為什麼你常常拒絕別人?」
她對希言也有相同的抱怨,她自己也是這樣嗎?
她開始承認個人能力是有限的,真的需要別人的幫助。

她寫下今天的筆記:

不要抱住,最多攬住坐
掉垃圾 -> 讚他叻,拍肩膀,獎食餅 (海豚式訓練?)
帶個人物品 -> 感覺熟悉

morethanspeech_pix_4.2B

[註1 -> 阿梅是巧琳的成長玩伴兼同班同學,見2.5 皇后大道中,問為何?]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(13/2/2016‧逢週六出版)

追閱請LIKE

率先發佈: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hkspeech
完整閱讀: http://morethanspeech.org
服務查詢: http://www.speech.com.hk

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 <香港社區言語治療中心 – http://www.facebook.com/hkspeech>

#首創言語治療長篇小說 #密集式訓練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