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.9 說話元素3 -模仿能力

經過一星期,希言上密集班已沒有嚎啕大哭,還會自己行入課室。

今天言語治療課,希言與高SIR共同打了幾輪鼓、推了幾輪波仔,希言與人的對望增多了。

高SIR收起玩具,當希言有一絲對望時,高SIR一邊說出「拍拍手」,一邊動起手來,但希言沒有跟隨。高SIR便捏著希言的雙手,希言像扯線木偶般拍起手來,高SIR讚許他。

「拍手也是也是底層的語前技巧嗎?他在家中偶爾會做出來。」巧琳說。
「拍手只是一個動作罷了,我是希望他會模仿我的動作,提升希言的 『模仿能力』。」
巧琳拿出I-phone做記錄,似是一時執筆忘字。
「即是Imitation,孩子早期學習講說話,是模倣大人的聲音,所謂『牙牙學語』,大人一聲『呀』,孩子又回應一聲『呀』;但是有些孩子因口肌發展不成熟,或溝通動機欠佳,不會直接摸倣大人的聲音。」
「會一直這樣嗎?」
「總會有改善的,除了一邊強化口肌功能,言語治療師還可以一邊讓孩子模倣『大動作』,因為大動作顯而易見,治療師可以用肢體協助小朋友完成動作,例如拍手、舉手、摸鼻、摸咀巴。」高SIR說得手舞足蹈。
「肢體協助,即是捉住他的手去做嘛。」
「可以這樣說。」
「回想起來,希言又真的怕被人觸咀巴。」
「我們會教希言模仿口部動作,張口、圓唇、嘟咀、伸脷。」
「這次應該不可以捉住他的口去做吧?」巧琳笑言。
「哈哈,我們可以輕按咀巴特定位置,例如用姆指將下巴向下壓,就是張開咀巴,稍後我會示範正確手法。」
巧琳忙於記錄。
「最後,便是模倣口形加聲音,治療師會引導孩子做口形,同時說出基本元音,即是『呀、衣、烏、柯』,這是牙牙學語的開始。」
「希言幾時才開始牙牙學語呢?」
有時十次的引導,可能只有一次回應,不要灰心,撒種得越多,收穫也越多。」高SIR說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《愛在不言中 – 言語障礙孩子的成長故事》

率先發佈: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speechless.hk
完整閱讀: http://morethanspeech.org
服務查詢: http://www.speech.com.hk
教學示範: http://goo.gl/jEs5fd

LIKE & SHARE = 讓愛繼續流動在不言中

廣告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