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.2言語評估(一)-理解及遊戲技巧

【上文提要:希言兩歲多還未開口講說話,被評為疑有自閉症及言語障礙,父母銳雋及巧琳不斷尋找另類診治。毫無頭緒之際,希言於PLAYGROUP在垃圾桶撿餅干,加上家人的責難,巧琳跌落了人生的谷底,幸得好友阿梅安慰。巧琳決定幫希言做言語評估。】

過了幾天,巧琳、銳雋及希言一家三口,去了荃灣南豐那間言語治療中心。
中心舖上色彩繽紛的卡通牆紙,白光裡點綴了幾盞黃光燈,伴著輕鬆的廣東兒歌,比起之前去的診所多了一分溫暖感。
等候的空間放滿了玩具及圖書,有些小朋友悠然自在地把玩著。
希言沒有理會,也沒有哭,只是站在爸爸媽媽身邊觀察。

morethanspeech_pix_3.2a

有兩位治療師步出大堂,其中一位長髮姑娘走向希言展示了滾滾波滑梯。
「咦,是你?」那位男治療師驚奇。
「是啊!我帶了我的愛因斯坦來見你。」巧琳指向希言,又轉望銳雋:「他的爸爸也來了。」
「你們好,我是言語治療師高SIR,她是冼姑娘,我們會幫手做評估。」高SIR說。

「小朋友在家裡怎樣表達自己的需要?」冼姑娘入了一個波,又把另一個波交給希言。
「有時會拉一拉你的手,不過多數是哭鬧。」巧琳說。
希言投入地觀看波波滾來滾去。
「他在家裡明白大人的日常指示嗎?」冼姑娘問。
「一時時。」「多數都明白。」巧琳與銳雋同時說出不同的答案。
「等一會我測試一吓。」

冼姑娘邀請他們一起進入評估室,她拿起滾滾波滑梯,希言拿著波追入房間。
房間簡單至極,純綠色軟墊圍著四邊牆壁。
有一組兒童枱椅,長方形枱中間有一個半圓形空隙,好讓希言完全安坐在其中。

冼姑娘繼續與希言入波,希言看來樂在其中。
她收起滾滾波滑梯,從盒裡拿出了一些玩具,打橫排列在希言面前。
「這是測試小朋友的理解能力,家長不要重覆我的指示或給予提示。」冼姑娘提醒:「但我們可以一起說『好叻仔呀』、『好合作呀』來鼓勵他。」
「請希言指住物件,車呢?」冼姑娘捉著希言的手,摸摸車子後,便讚他好合作。
「波呢?」冼姑娘再問。
希言又是選車子。
巧琳認為希言應該可以答對的,她強調:「現在不玩車,指波呀!」
希言猶豫了片刻。
銳雋用手肋輕碰巧琳,唇語:「你提示了他。」
「不要緊,屋企人可能有點心急,我們可試多一次,波呢?」冼姑娘重新調亂物件的位置。
希言選錯了杯,巧琳按捺住。
「公仔呢?」冼姑娘續問。
希言指波。
「杯呢?」
希言指車,他似是隨手拿起眼前物件。

「他明明在家裡是可以做到的。」巧琳心有不甘。
「這是因為『環境及非語言提示』起作用。」冼姑娘回應:「例如孩子看到家長穿起外衣,拿起手袋,即使家長未講『著鞋』,孩子也有可能自動自覺穿上鞋子,這便是環境提示;再加上家長的手勢指向了鞋櫃、眼神望向鞋子及語調 強調了鞋的發音,孩子都會較容易做到『著鞋』這個指令。」
「即是說希言根本不明白,只是睇環境?」巧琳質疑。
「剛才的測驗中是完全沒有環境提示,孩子必須靠他的語言理解去完成,除非他刻意不合作,我會判斷為未能理解物件名稱。」冼姑娘說。

morethanspeech_pix_3.2b

「不如讓希言輕鬆玩一玩。」冼姑娘拿出一些嬰兒玩具,協助希言把匙羹放進BB口中:「係喎,餵BB。」
之後冼姑娘再指示希言:「用刀切水果」
但希言只用手搣開水果。
「請公仔食。」
希言沒有理會。
冼姑娘解釋道:「希言懂得部分象徵遊戲,但遊戲技巧仍需有待提升。」

「男孩子不喜歡玩洋娃娃。」銳雋說。
「可能是,但很多研究指出,遊戲技巧跟認知能力有關係,而認知能力又與語言學習有關。」冼姑娘拿出另一個大盒子:「不如我跟希言試做這個 象徵遊戲測試 (Symbolic Play Test),這是一個標準化測試,可以按小朋友的表現推斷出他的智能年齡,但步驟比較嚴謹,家長記住不要提水。」
銳雋向巧琳摵摵眼睸。
冼姑娘又攤開了一些玩具,有枱有櫈有公仔,她叫希言自己玩。
每當希言做了某些動作,冼姑娘便在評分紙上打剔。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追閱請LIKE

率先發佈: http://www.facebook.com/hkspeech
完整閱讀: http://morethanspeech.org
服務查詢: http://www.speech.com.hk

歡迎轉載,請列明出處 <香港社區言語治療中心 – http://www.facebook.com/hkspeech>
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