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言語治療?
簡單來說,是針對「言」及「語」的治療及提升:
言為說話(Speech),包括咬字發音、聲線、流暢度 ;
語為語言(Language),包括說話的內容 、詞彙 、句式 、文法及運用。
簡單來說,是針對「言」及「語」的治療及提升:
言為說話(Speech),包括咬字發音、聲線、流暢度 ;
語為語言(Language),包括說話的內容 、詞彙 、句式 、文法及運用。
努力讀書,考得好成績,
拼命工作,搵得好職業,
用心去愛,嫁得好老公,
巧琳加倍用心愛兒子,
為何偏偏得不到回應?
巧琳的生涯規劃完美達標,擁有得意的事業及婚姻,偏偏兒子兩歲多還未開口講說話,懷疑有自閉症及言語障礙,完全打亂了她的生活。
巧琳憧憬贏在起跑線,
她老公渴望買樓上車,
他渴望的成就,幾時功成利就,
她憧憬的未來,為何還未到來?
兒子如蝸牛漫步般學習語前技巧、口肌活動及語言表達,漸入佳境之際,又墮入由業主加租引發的一連串逆境。原來幫助孩子跨越障礙的方法,也可以幫助這家人渡過難關。在陪伴兒子成長的路上,巧琳還意外地解開了身世之謎,尋回喜愛的志業,重建家人關係,悟出「樂活、真愛及生命」的道理。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註:此網誌記載了早期 (2014-2017) 的初稿,當時書名是《言語治療,我想說的其實是》, 劇情只提到孩子接受語前訓練 ,即首四章止;由第五章起,加入了口肌訓練及表達訓練、港式生活情節及生命的感悟,並改名為《愛在不言中•言語障礙孩子教曉我的事》,實體書版本(2019)已經大幅修改,共九章,與此網誌的內容已大不相同,可看看新書的目錄。
巧琳呆嘆著如煙的過去,再望著獎杯下的希言:「逝去的風光,現在已經不重要了」 繼續閱讀
中午時份,巧琳穿上一套整齊的黑色西裝裙,吋半高跟鞋配上啡色格仔手袋,淡淡的妝塗上淺色的口紅,是典型的中環上班服。
原本她只打算告半天假,下午便回到公司出席的重要會議。
巧琳本應起行返工,但她呆坐在家裡附近的小公園,盯著孩子們自由自在地遊蕩著。
忽然間,飄來一串肥皂泡。
她找狂了,想起這件令人困擾的事。 繼續閱讀
巧琳回到家裡,希言正坐在地墊上把玩他至愛的湯瑪士小火車。
回想希言小時候就常哭鬧,出到街或見到陌生人會表現得很不安煩躁。
起初還以為是小朋友是這樣的,或只是希言性格比較害羞,後來發覺他哭得有點不尋常,有時會嘶叫反抗,有時還會哭到嘔吐。
即使去到公園,亦只是獨自跑跑跳跳,很少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;在家中玩來玩去都是小火車,獨佔式推來推去,重複地開門閂門,最喜愛盯著轉動中的車轆,像是看出什麼黑洞似的。
希言會自己哼唱出ABC兒歌,還好像認讀出三四個英文字母 及 數字。 繼續閱讀
這是巧琳第一次帶希言參加親子PLAY GROUP,這些PLAYGROUP都標榜有利報讀區內某某幼稚園。
或許這是太遙遠的事了,這一刻巧琳只想有機構收留希言。
巧琳和希言在接待櫃台前的空間等侯著,希言沒有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四週跑跳,而是拿著他的湯瑪士小火車,伏在媽媽身上。 繼續閱讀
巧琳帶著希言到樓下公園,又遇上了那天那個人,巧琳第一反應有點想迴避,便低下頭打開手袋尋手提電話。 繼續閱讀
下班後,巧琳相約妹妹巧瑤於 中環老蘭 STARBUCK。
途中,她經過三聯書店,不其然翻看一些親子教育書籍:
《我的名校之路》
《如何培養富孩子?》
《十四歲入讀哈佛》
《贏在起跑綫的童年》
「小朋友,你叫什麼名字?」智能評估測驗中心的兒科醫生拍拍希言的肩膀問道。
希言越是害怕,躲在巧琳的身上。
「他還未開口講話」巧瑤代答。
「啊!都過了兩歲」醫生揭開排版資料。
【上文提要:希言兩歲多還未開口講說話,被評為疑有自閉症及言語障礙,父母銳雋及巧琳半信半疑,更在親友前逃避問題,不斷尋找另類診治。】 繼續閱讀
【上文提要:希言兩歲多還未開口講說話,被評為疑有自閉症及言語障礙,父母銳雋及巧琳在親友前逃避問題,不斷尋找另類診治。毫無頭緒之際,希言於PLAYGROUP在垃圾桶撿餅干,加上家人的責難,巧琳跌落了人生的谷底。】
下班時份,皇后大道中。
「巧琳,你點呀?」方杏梅從後喊住。
【上文提要:希言兩歲多還未開口講說話,被評為疑有自閉症及言語障礙,父母銳雋及巧琳不斷尋找另類診治。毫無頭緒之際,希言於PLAYGROUP在垃圾桶撿餅干,加上家人的責難,巧琳跌落了人生的谷底,幸得好友阿梅安慰。】
如常的上班,晨曦的霧氣如常的朦朧。
【上文提要:希言兩歲多還未開口講說話,被評為疑有自閉症及言語障礙,父母銳雋及巧琳不斷尋找另類診治。毫無頭緒之際,希言於PLAYGROUP在垃圾桶撿餅干,加上家人的責難,巧琳跌落了人生的谷底,幸得好友阿梅安慰。巧琳決定幫希言做言語評估。】
過了幾天,巧琳、銳雋及希言一家三口,去了荃灣南豐那間言語治療中心。
中心舖上色彩繽紛的卡通牆紙,白光裡點綴了幾盞黃光燈,伴著輕鬆的廣東兒歌,比起之前去的診所多了一分溫暖感。
等候的空間放滿了玩具及圖書,有些小朋友悠然自在地把玩著。
希言沒有理會,也沒有哭,只是站在爸爸媽媽身邊觀察。
【上文提要:希言兩歲多還未開口講說話,被評為疑有自閉症及言語障礙,父母銳雋及巧琳不斷尋找另類診治。毫無頭緒之際,希言於PLAYGROUP在垃圾桶撿餅干,加上家人的責難,巧琳跌落了人生的谷底,幸得好友阿梅安慰。巧琳決定幫希言做言語評估,剛剛完成理解及遊戲技巧…】
【上文提要:希言兩歲多還未開口講說話,被評為疑有自閉症及言語障礙,父母銳雋及巧琳不斷尋找另類診治。毫無頭緒之際,希言於PLAYGROUP在垃圾桶撿餅干,加上家人的責難,巧琳跌落了人生的谷底。巧琳決定幫希言做言語評估,完成了理解表達、遊戲技巧及口肌測試…】
下星期一是希言上恩語天地密集式課程的日子,巧琳看來比希言緊張得多。
她準備了紙尿片、外套、毛巾盒、小玩具…
原來,除了在家之外,巧琳從來未試過放手讓希言與其他人相處。
看著希言獨個在角落玩著小火車,或許心理調節的不是小孩子,而是她自己。
「叮噹噹叮噹噹叮噹,下課鐘聲響」
一群小朋友從課室列隊出來。
「知衡,有沒有打人?」有位媽媽問孩子,但孩子似乎很興奮,正在手舞足蹈地蹦蹦跳。
「好喇,手放好」這位媽媽嚴厲地說。
孩子言計聽從,站正手放後面。
巧琳記得這位正是遞紙巾給希言的小朋友,有點目瞪口呆:「你個仔真聽話。」
「就是他常常不聽話,我才需要為他訂立這麼多規範。」媽媽語帶無奈。
「如何做到?」
「好,知衡,坐在櫈上玩玩具。」媽媽轉用了較溫柔的氣語。
孩子坐好後,媽媽遞給他一粒糖果,而孩子亦像條件反射般張開口。
「知衡之前時常用手搣老師,任老師說他想尋求一些觸覺刺激,之後便想出讓他上課時手拿豆袋,待觸覺需求滿足了,學習真的有所進步。」
「原來是觸覺需求?」巧琳難以致信。
「同時,我在家給他指令,完成後獎他吃糖,久而久之,他聽指令特別叻。」知衡媽媽自嘲道出:「有時覺得自己好像訓練海豚般,但我不理得,最緊要有效。」
巧琳心想:真的這麼簡單嗎?
晨早,巧琳帶希言到荃灣港鐵站,轉交給盛老爸湊返學。
「希言還是會哭的,記住要堅持,要他入課室,不要讓他抱住不放手。」巧琳說。
「得喇,你快點上車,不要遲到,影響前途。」盛老爸勸告。
「現在不是準時,便可升職加薪。」巧琳匆忙整理希言的書包:「這是他的小火車,交給老師。」
「得喇,得喇,夠鐘了。」盛老爸催促。
「放學送他回家後,不要跟親家奶奶講希言不好的事。」
「當然喇,爸B明㗎啦。」
「好嘞,比心機上堂,BYEBYE。」巧琳蹲下來抱一抱希言。
難捨之際,她抬頭說聲:「唔該晒,爸B。」 繼續閱讀